牡蠣不只是生蠔

牡蠣就是生蠔,但牡蠣不一定要生吃啊!尤其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,生吃牡蠣好像是一種冒險。我們家養殖牡蠣這麼久以來,餐桌上出現過無數道牡蠣料理,最常出現的大概你們也都吃過,蚵仔煎、豆鼓蚵、烤牡蠣,就是沒上過生牡蠣。老外聽見我家養牡蠣就會露出垂涎的臉色,但他們大多也只知道生蠔這種吸鼻涕式的吞法而法。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一顆顆肥美的炸牡蠣,我老公只愛這種吃法。

台灣的牡蠣養殖,大概就是以西南沿海一帶為主。依照水域的不同有數種養殖方式,因為我是陳氏養殖企業裏最弱的傢伙,沒有到牡蠣田裡勞動過,沒辦法跟大家介紹得很詳細。但我幾乎可以確定,我家鯤鯓這邊是外海浮筏式的吊掛養殖法。浮筏式最怕的就是氣候不穩定,幾乎每年的颱風都造成漁民莫大的損失。氣象不穩市場價格波動也大,大家要趁便宜肥美的時候多吃一點啊!再來市場上販賣的牡蠣大多是泡過水的,才會看起來又大又肥。如果你覺得牡蠣不好吃,也許是因為你沒試過產地直送的鮮貨,歡迎跟陳家蚵男們購買。(一定要打廣告!) Continue reading

台南- 我的故鄉

住在德國快六年,要寫一篇我的故鄉- 台南也不簡單。雖然每年回去一次,短短幾天總是無法好好體會故鄉的生活點滴。台南是有名的古都,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是安平古堡,赤崁樓,延平郡王祠 …等古蹟。當然台南小吃也是大家來台南一定不會錯過的美食。非常流行的杜小月擔仔麵跟安平蝦卷我小時候沒吃過,像米糕和土魠魚羹這一類的倒是很上桌。也不是一定要名店才好吃,在台南只要營業很久沒倒的小店都有一定的水準。 Continue reading

蘭嶼

說真的,印象中我好像還沒去過蘭嶼。小時候只能在台灣本島玩,長大後流行出國旅行。在海邊長大的我,對海倒是沒有特別嚮往。於是這東部小離島就一直沒在口袋名單內。它是達悟族人的主要居地,傳統的達悟族文化是一大觀光特色。海上觀光資源也很豐富,對於喜歡特殊風土民情及海上活動的人,應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觀光點。當地多為山地丘陵,物產並不豐富。引用我哥的話,那裡是適合"放空"的地方!難怪有這麼漂亮的照片產生。在2014年7-11也進駐蘭嶼,給當地帶來多一點便利性,但也多了一點商業氣息。希望當地的文化傳統得以保存,讓我們這些外地人可以持續拜訪這個純樸可愛的小島,偶爾去"放空"一下。

蘭嶼

照片著作權為陳正偉所有,轉載請註明出處.

Continue reading

茶葉之鄉 – 阿里山

阿里山位於台灣中南部山脈,除了美麗的日出與雲海等自然景觀之外,它也是著名的烏龍茶產地。氣候適中,一年四季皆有產茶,個人認為以冬茶跟春茶較為出色。這是一幅正在採收春茶的照片,當地許多農婦以採茶維生,哪裡的茶園需採收,她們就往哪裡去。一般團體遊客通常都跟導遊到大型購茶中心買茶葉,但茶葉品質參差不齊。如您有時間逛逛路邊的小商家,也許更能發現另人驚豔的好茶。

照片著作權為陳正偉所有, 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

照片著作權為陳正偉所有, 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

Continue reading

台灣道教信仰-王爺廟之首

說到台灣的民間信仰,可說是三步一小廟,五步一大廟,不外乎佛教或道教。我想很多人沒區分自己到底是佛教徒或是道教徒,像我們家土地公廟也拜,媽祖廟也拜,當然佛光山也去的這種,真的很難認定。南部出名的除了佛光山這座大佛寺之外,最富盛名的還有數不盡的王爺廟。有大如南鯤鯓代天府之類的,也有民間自宅供奉的王爺像。原來在台南有座號稱台灣最早的王爺廟-普濟殿,身為台南人的我,居然是從我哥美麗的照片裡得知。

府城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50年),原為佛教寺廟,主祀觀音菩薩,人稱「普濟寺」,普濟殿因位於城外,而兼有「會館」性質,經常供錯過進城時間的商旅人士借住一宿。傳聞曾有一同安人借宿,隨身攜帶的池府王爺神像因故留祀寺內,沒想到香火日盛,竟逐漸成為寺廟主神,使「普濟寺」改稱為「普濟廟」,又據聞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普濟廟,故賜予「普濟殿」之名。 康熙25年(1686年),普濟殿初次重建落成,此後經歷數次重修,卻於二戰期間末期遭盟軍轟炸,廟前毀損,1945年二戰結束重修,始成今貌

府城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50年),原為佛教寺廟,主祀觀音菩薩,人稱「普濟寺」,普濟殿因位於城外,而兼有「會館」性質,經常供錯過進城時間的商旅人士借住一宿。傳聞曾有一同安人借宿,隨身攜帶的池府王爺神像因故留祀寺內,沒想到香火日盛,竟逐漸成為寺廟主神,使「普濟寺」改稱為「普濟廟」,又據聞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普濟廟,故賜予「普濟殿」之名。 康熙25年(1686年),普濟殿初次重建落成,此後經歷數次重修,卻於二戰期間末期遭盟軍轟炸,廟前毀損,1945年二戰結束重修,始成今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:  陳正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