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六週的暑假,我必須自己安排孩子的時間,正好孩子到了有力氣的年齡,可以開始爸媽年輕時最喜歡的運動,攀岩&抱石。因為攀岩必須有兩個體重相當的人一組,所以我只能帶凱去抱石,練技巧跟肌肉。這裡練的肌肉不是單純的大而已,要練的是肌肉的耐力跟張力,因為上攀時,常常需要在維持一個艱難的姿勢下做跳躍的動作去抓住下一個攀點,跟平常重量訓練的目的不一樣,所以攀岩的人通常滿精瘦的,肌肉結實且線條明顯,但不會大的誇張。
介紹一下我們常去的抱石館,大概有兩個籃球場的大小,路線難度從1到8。因為常常會有人從上面跳下來,館內禁止14歲以下兒童在無成人陪伴的情況下入場,孩子常常一興奮就跑來跑去,我一直告誡凱一定要抬頭注意有沒有人在上面攀爬,不然人家抓不住掉下來,就被壓扁了。凱剛開始爬三次,在我們的指導下,可以嘗試3等級,但基本上只能爬2等級。我懷孕生產後八年又重新開始爬,爬了二次已經能嘗試幾條5級的路線,但有意識到肌肉的不足導致無法做一些跳躍抓點的動作。
等級的不同可以從攀點的難易及數量看出來,簡單的路線攀點很好抓,數量也多,輕易的就可以爬上去。等級較高的路線,攀點往往只能用手指抓去支撐全身的重量,攀點的數量很少,所以要技巧與力量兼備才能爬上去。
這種點好抓又穩 這種圓形的抓法超滑 這種兩根手指的抓法練指力
下圖有些不同等級的路線,可以明顯的看出難易,有些倒吊路線,攀點又是圓圓方方的,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始。倒吊路線很重要的是要手腳都要固定在攀點上,移動時儘量固定三個點,移動一個點,不然抓力不夠很容易掉下來。
白色的1跟橘色的3明顯的難度不同 紅色的6我應該抓都抓不住
一開始就要手腳並用 固定三個點移動一個點
我覺得入門後最好有伴一起爬,可以互相切磋,每個人的技巧不一樣,在卡關的地方看別人怎麼解決很有幫助。一開始凱常常爬到一半覺得太難上不去就跳下來放棄了,幾次後我跟他說,有困難的地方我們要思考怎麼解決,所以同一條路線他試了十幾次都卡在同一個轉角,可能身高不夠勾不到下一個攀點也是問題,因為路線是由專業人士設的,他們都是大人,沒考慮的小矮人的困難。我一直把自己想成是小矮人嘗試解決他的問題,但有些倒吊的路線也卡到他的力氣不夠,下次再努力吧!
這條黑色是4,他已經很棒了 有點倒吊的路線很考驗臂力 踩點太遠,小矮人很吃虧
孩子才爬三次已經嘗試3到4級的路線,其實進度很快,也是因為爸媽都可以親身示範怎麼爬。有些孩子參加課程後很有興趣,可是爸媽帶來後只能自己摸索,遇到困難沒人解說就很難進步的快一點。建議讓孩子入門後盡量找夥伴一起爬,也可以當場找不認識的高手問,我相信大家都很願意互相交流。
攀岩&抱石真的是很棒的運動,鍛鍊身體的同時也訓練專注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很適合精力旺盛的小朋友,我們常去的抱石館有很多白髮蒼蒼的老人喔!而且在館內爬也不受天氣限制,如果又離家不太遠,那真的太方便了。